数字化转型是国有企业转型升级的核心引擎。崇川区国资办结合区国资监管现状和监管重点次序,突出“整体规划、分步实施”,加快建设具备崇川区国资监管特色的智慧国资监管信息平台。
通过搭建智慧国资监管平台,在全区国企层面建立统一的财务、资金、资产数据中心,真实、准确、及时地监督企业的信息披露,为建立协调高效的监督机制提供了数据支撑,为区各级领导以及国资监管部门对国资决策提供数据分析。监管平台规范区属国企在可运营资产、融投资、资金管理、“三重一大”等方面核心业务的流程管理,以数字化工具为依据支撑,逆向带动崇川区国有企业信息化、数字化转型升级。
一是确保企业经营独立性。各企业按照独立法人结构建立组织权限,在系统内处理查询自己单位数据;区国资办通过统一查询权限和必要流程的审批权限,在对各自企业的实际经营“不干预、不改变、不集中”的前提下,实现各个企业集团数据的即时监控与有效管理。
二是提升企业工作高效性。通过“银企直联平台”将8家国资企业有业务发生的39家银行的1075个账户纳入监管体系。实现一站式账户收支信息的登陆、查询、支付等业务,免去跑银行柜台办理业务,网上银行重复登录输入口令等繁琐过程;区国资办通过企业授权,即可实现对所有出资企业的银行账户的查询、监管、分析、预警等功能。无需企业另行报送,从而减少工作负担,提高国资办实时监管能力。
三是保证数据抓取合理性。合理建立监测和预警阈值,仅关注重大资金流向、资金使用合规合理、资产运营异常等方面。风险预警主题,以实时滚动数据表形式,结合明细数据穿透查询的方式,对出资企业的收入和支出进行实时预警监控。尤其是针对资金支付方面,要求企业遵循三重一大流程监督,在数据表中可以直接穿透到三重一大模块的相关决策信息,从而实现大额资金数据“有来源、有过程、有监督、有留存”。
四是增强资金使用监管力。大额资金使用除了关联三重一大流程外,还需要监管企业关联合同、资金计划,将监管点前置到业务阶段,实施掌握出资企业资金收入、大额使用、资金余额以及融资目的和去向。一方面实现财务业务深度融合,促使企业管理水平转型升级;一方面提升国资办对大额资金的监管能力,将资金风险发现并控制在业务发生前,从而得以真正实现资金风险的有效监管。
五是实现资产管理信息化。国有资产通过区属可运营资产一张图,实现资产实时地图标注到区、街道,实现多维度查询,可以按照资产管理单位、资产类别、资产名称、资产区域等进行多维组合查询,并可查询到资产的详细信息和实景照片。进一步规范国有企业经营性资产管理,提升国有企业经营性资产管理信息化水平,夯实管理基础,规范管理流程,实现动态管理。共初步梳理约17万㎡经营性房产,市场评估价值24亿元,计划用于充实企业资本,增加经营收入。
六是控制债务成本下行化。通过企业融资合同登记和实时债务还、贷预期展望,对经营性债务严格把关,进行合法合规性审核以及成本控制,规范融资担保行为,从而做好流动性风险管控,提前制订资金备付预案。截至2021年12月底,平均综合成本5.13%,较年初下降0.36个百分点。